7月10日深圳股票配资,台湾作家、文化学者薛仁明携代表作《其人如天》新版亮相广州,举办讲座及签售活动。其以幽默风趣解读《史记》,现场笑声不断。
薛仁明,中国台湾台南市南边的渔村茄萣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山重村。台湾大学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长期关注中国礼乐文明的当代实践,长于从浅近之处,推及中华文化的核心。曾出版繁、简体著作《天人之际:薛仁明读〈史记〉》《孔子随喜》《我们太缺一门叫生命的学问》《乐以忘忧:薛仁明读〈论语〉》等。曾获“2017 海峡两岸年度作家”称号。
他曾应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高校邀请,做中国文化专题讲座。目前主要在两岸各地讲授中华礼乐文明,因与生命相激荡、现实相对应,反响甚大。
《其人如天》是薛仁明讲述《史记》历史人物的一部力作。作者围绕汉代历史中的核心人物,如刘邦、项羽、韩信、张良、萧何、曹参、陈平、樊哙等进行铺叙,或以关于上述人物的历史趣事与典故为引子展开讲述,如“韩信之死”、“其人如天”(范蠡)、“项羽杀人”、“萧规曹随”,或从对他们的性格剖析来解读,如“陈平厉害在哪?”、“绰绰然,有余地”(张良)、“为君难,为臣不易”(刘邦与萧何)等。
通过对《史记》的悉心研读,作者将其中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勾连讲述,将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个体及围绕他们发生的趣事逸闻描摹出来,讲述故事却不止于故事,作者透过故事及思考后的各种历史关联,将历史的曙光反照到当下的现实生活中,给处在当代史中的我们或以慰藉或以指引。该书援引各种史料典籍,以通俗浅显的思维方式及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将深奥晦涩的文字与思想传达出来,读来轻松诙谐又不乏智慧的火花。
新版《其人如天》新增了最后4篇:《古大臣之风》、《办事员》、《守成者》和《让<史记>汇入生命之河》。增加的头3篇强调了平正视角:无论是踏实低调的“办事员”萧何,还是能毫不作为的“守成者”曹参,他们不过是默默地做好所有本分之事,暖暖内含光即可。不管别人说什么,是夸奖了还是受委屈了,没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做他该做的事。最后一篇是讲《史记》是一本照见自身的生命之书,更可以宛如源头活水一般,汩汩不绝地汇入我们的生命之河。
薛仁明表示,《其人如天》主要涉及两个主题:一为“历史气运”,二为“生命气象”。该书前半部分聚焦刘邦、项羽的成败本质,剖析刘邦的弹性生存智慧,以及项羽因“负才任气”“偶像包袱过重”导致的悲情结局;后半部分解码历史群像,例如张良“功成身退”的淡然态度,韩信“自负招祸”的负面典型等。
他谈到,《史记》不仅视野宏阔,看人有纵深,写人有层次,而且记载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这些古人越古,越有元气,也越有看头。《史记》中的汉人形象明亮爽快,具有中国人最该有的模样,如刘邦的无赖与周昌的刚正,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虽然有些人看似平庸、碌碌无为,实则真正打开了历史局面,能够帮助当代人化解迷茫与焦虑。”薛仁明如是道。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和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德喜教授如此评价此书:“古人看事,看得长远,有大局观,故常能抓到事物的本质。薛仁明先生《其人如天》一书回归到中国人看人看事看核心的模式,不仅让人看到了汉代人物多年来不被理解的一面,也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对于我们当下时代及个体生命多有启发的新颖视角。”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罗彦清 深圳股票配资
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